高校艺术实践的创新探索

学校于2001年成立了艺术教研室;2005年,学校在艺术教研室基础上,成立了大学生艺术中心,负责公共艺术教育及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等工作;2008年,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独立的教学单位——艺术教育部。多年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艺术教育部始终秉承“诚信、求是,笃学、致公”的校训,以大力推进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大力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扎实开展了各项艺术教育工作。

一、强化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多年来,艺术教育部不断加大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努力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认真开展各项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效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我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提供了重要保障。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国家规定的《音乐鉴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影视鉴赏》等“限定性”公共艺术课程,并根据学生需求结合教师专业特长,增开了《摄影鉴赏》等“非限定性选修课”。每年艺术类通识课程选课受众学生人数5000余人,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审美修养得到提高。

二、加强艺术实践教学,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实践性教学,切实推行全学程的

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致力于规范、科学、创新的原则,采取开设艺术实践课程、开展文艺演出、艺术讲座、艺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教学,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健康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1.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开展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指导纳入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学生现有艺术水准进行分级、分层教学,建立了规范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案进行教学,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集中考核或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集中教学汇报。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合唱实践课》《舞蹈实践课》《书法实践课》《美术实践课》等10余门艺术实践课程,受众学生1000余人

2.组织大学生艺术团代表学校参加历届全国和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取得佳绩,2018年,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选送的艺术作品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个;2017年,在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选送参赛的23件艺术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10位指导教师全部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我校的美育成果。

3.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等多种渠道,开展了多项艺术实践活动。以迎新、毕业晚会、校园合唱节等校内固化文艺演出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各类文艺演出的实际需要,努力创作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艺术表演作品,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4.积极参与教育部、教育厅等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全校师生引进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提高审美素养,丰富人文内涵,繁荣校园文化。

三、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坚持学校“特色、质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同时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理念,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在公共艺术鉴赏课中开设《书法鉴赏》《国画鉴赏》等课程,同时组建了大学生艺术团民族乐团、筝乐坊、戏曲团等,近年来,多次为外国审计官员、外国留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艺术课程,如《书法艺术》《国画艺术》《戏曲艺术》等,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扩大了我校的国内外社会声誉度和知名度。